青岛理工大学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院概况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
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始建于1953年,是青岛理工大学创建最早的骨干学院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217人,在校本科生36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交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交通运输和智能制造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空间装备与监测技术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交通运输、资源与环境(安全工程)、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完整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47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76人、高级实验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07人。省部级以上人才包括: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名、国家突贡1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6名、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2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山东省教学名师4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名。形成了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科结构合理、思想素质高、学术造诣深的精干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招生学科简介
1、机械工程
创办于1953年,是原冶金部首批设立的重点学科,1979年招收本科,1993年获批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点,1997年获批山东省首批车辆工程硕士点,2005年获批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点,200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和山东省“双一流”建设培育学科。
学科拥有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及科研平台,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7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兼职),英国皇家工艺院院士、长江学者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1名,泰山学者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山东省教学名师3名,国务院特贴专家2名,山东省突贡中青年专家1名,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5名。形成了在摩擦学与材料表界面科学、精密绿色加工与微纳增材制造、智能信息处理与复杂装备状态监测诊断、冶金运载装备动力学及节能控制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发展方向。
近5年主持国家级项目78项,省部级项目110项,其中中央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4项。参加了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天眼数字孪生系统、军队装备云系统等国家重大实战任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各类科研奖励30项,发表SCI/EI论文435篇(高被引9篇、热点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253项。
近5年培养硕士451名、博士14名,获上银优博奖1项、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4篇、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0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7项,主/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8次,与英国利兹大学、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外21所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联合培养学生25名,境外学者来访56人次,出访境外82人次。
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坚持区域发展战略导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瞄准航空航天、海工装备、轨道交通、智能制造、高端家电等重点产业,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军民融合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2、交通运输工程
始于1999年开始招生的交通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获批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生。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于2010年申报,2011年获批,2012年开始招生。根据我校的学科基础、研究生培养及科研需要,以交通控制、交通安全、载运工具检测、道路设施评价等方向教师为主,通过培养与引进建立了一支稳定的高层次师资队伍,形成了智能交通控制及其优化、道路交通安全、载运工具及道路设施检测等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青岛市优秀教师1人。近年来共承担各类课题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17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横向开发及技术合作课题5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2篇,其中SCI、EI、SSCI、ISTP收录52篇;出版专著7部,获国家专利授权31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获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
学科购置了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与软件,建设了交通虚拟仿真实验室、交通控制实验室,交通安全实验室,车辆故障诊断与检测实验室,物流装备实验室等。紧跟国家交通运输重点领域人才培养规划目标,面向交通强国建设需求,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为政策引导,立足山东半岛,面向全国,以培养专业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全面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力争突破硕士培养模式,优化提升学科平台,将本学科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地方知名的省内一流学科。
3、安全科学与工程
始于2003年开始招生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2006年获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 年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开始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科依托学校的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等特色优势学科,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土木建筑安全、工业生产安全两大特色培养方向,建立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检测、通风与除尘、防火与防爆、建筑安全、专业基础(流体力学、热工基础)等安全工程实验室和山东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冶金、有色领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平台。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组成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讲师7名,硕士生导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2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创新团队1个,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1人、青岛市优秀教师1人;外聘山东省产业教授1人。
学科设有热工基础与流体力学、安全人机工程、防火与防爆、机电设备安全、建筑施工安全、职业健康与安全检测、虚拟仿真与模拟等7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了工矿灾害预防与控制、通风除尘与热害治理、环境与化工安全防护、应急技术与管理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培养方向。近五年,本学科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20项,横向课题50余项,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黄金协会、山东省和青岛市等省(部)、市及区级科技奖励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被SCI、EI等期刊收录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教材5部。
4、材料科学与工程
始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0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与土木工程学院共建)。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主要在材料液态成型,塑性成型,连接成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及工艺,高性能新材料制备,材料表面改性等领域开展研究。学科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0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是青岛市模具协会的副会长单位。
学科具有很强的科研开发能力,与企业保持有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年来,发表SCIE/EI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研项目达5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项目20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5、仪器科学与技术
始于2004年开始招生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学科招生主体是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测控技术与机电控制教学团队,有空间装备与监测技术二级博士点、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招生资格。学科拥有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建设重点专业。
学科依托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端装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遥操作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校机械装备摩擦学与故障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激光绿色高效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教学平台,其中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是青岛理工大学与国家航天局空间碎片监测与应用中心、古镇口核心区联合成立的科研教学机构。
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泰山学者1人,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高工)8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在读博士后2人,另有校外兼职教授、产业教授5人,参与国家嫦娥、神舟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与潍柴动力、海尔、海信和歌尔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是一支勇于创新,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学科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监测与可视化操控、智能信息处理与机械故障诊断、精密测量及仪器。
办学条件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省厅级科研平台(工程中心/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基地,5个市级科研平台。拥有各类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
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青岛理工大学-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青岛理工大学-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冶金炉渣高效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省厅级教学科研平台:
山东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省机械工程工程训练中心
山东省高端装备数字孪生与可视化遥操作工程实验室
山东省激光绿色高效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余热利用与节能装备技术实验室
山东省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冶金有色)
山东省高校机械装备摩擦学与故障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激光绿色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能源与环境装备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激光绿色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机械工程泰山学者岗位
市级科研平台:
青岛市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市能源与环境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
近5年,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屡获佳绩:
1、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2、获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省属高校首次);
3、获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4篇;
4、获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20篇;
5、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7项。
科研成果与特色
近5年来,学院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形成了“航天装备数字孪生技术与可视化”、“摩擦学与表界面工程”、“激光制造与精密绿色加工”、“微纳3D打印与复合材料制造”和“振动噪声控制与智能诊断”等多支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
招生专业目录
学院、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其中推免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 注 |
002best365官网登录入口(0532-86873955) |
236 |
24 |
|
|
★▲080200 机械工程 01摩擦学与材料表界面工程 02精密绿色加工与微纳增材制造 03智能信息处理与机械状态诊断 04冶金与运载装备动力学及节能控制 |
全日制32 |
全日制6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材料力学 |
①本学科部分计划拟列入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和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的科(产)教融合校所联合培养专项;②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085500 机械(专业学位) 01摩擦学与材料表界面工程 02精密绿色加工与微纳增材制造 03智能信息处理与机械状态诊断 04车辆动力学及控制与先进动力系统 |
全日制141 非全日制9 |
全日制1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3材料力学 |
①本学科部分计划拟列入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和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的科(产)教融合校所联合培养专项;②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材料加工工程 |
全日制7 |
全日制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4材料学基础 |
①本学科部分计划拟列入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和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的科(产)教融合校所联合培养专项;②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082300交通运输工程 01交通系统分析与控制优化 02道路与轨道交通安全 03车辆系统动力学控制及检测诊断 |
全日制6 |
全日制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5交通工程学 |
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086100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 01交通系统分析与控制优化 02道路与轨道交通安全技术 03车辆系统动力学控制及检测诊断 |
全日制11 |
全日制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5交通工程学 |
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083700安全科学与工程 01工矿灾害预防与控制 02通风除尘与热害治理 03环境与化工安全防护 04应急技术与管理 |
全日制10 |
全日制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6安全系统工程 |
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085700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 01安全工程 |
全日制10 |
全日制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6安全系统工程 |
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085400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01仪器仪表工程 |
全日制10 |
全日制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21控制理论 |
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说明:1、专业目录中标★学科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专业目录标▲为该学科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或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
奖助体系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学校录取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以享受或申请下列奖(助)学金。(评选及发放办法详见学校研究生处网站)
(一)研究生奖学金
研究生奖学金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专项奖励等。
1、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国家面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用于奖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恪守学术道德,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研究生。
奖励名额和标准,按照当年财政部、教育部下达的标准执行。当前执行的奖励标准为:硕士生2万元/年•人。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是学校统筹利用财政拨款、学校事业收入、社会捐助资金等,奖励支持在学业中表现优良的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钻研。获得奖励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3、研究生专项奖励
由学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经费设立,用于奖励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工作、校园文化、公益服务等中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和研究生集体;奖励有创新潜质的研究生申报并获评国家级、省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励在校研究生参加并获得省级以上的各类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成果奖等。
(二)研究生助学金
研究生助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学校“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津贴(以下简称“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困难生补助等。
1、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获得资助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研究生“三助”岗位津贴
统筹利用研究生指导教师科研经费、学校事业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遵循按需设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的原则,面向在读全日制研究生,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
有较强服务意识的研究生,设置研究生“三助”岗位,发放“三助”岗位津贴。
(三)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
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按照国家和学校各类助学贷款政策相关规定执行,积极帮助有困难研究生申请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四)研究生特殊困难补助
特殊困难补助金是学校提供给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本人或家庭遇到突发事故、急需获得帮助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的临时性、一次性困难补助金。
(五)研究生新生绿色通道
学校设立研究生新生绿色通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研究生可在新生报到前签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诺书》,入学时先办理报到手续,随后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途径完成相关事宜。
联系我们
招生咨询:任少翠 0532-68052309
学位点咨询:
0802 机械工程:梁鹏 15265265256
0855 机械(专业学位):梁鹏 15265265256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崔宁 15969881386
0823交通运输工程:陈秀锋13685420887
0861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陈秀锋13685420887
0837安全科学与工程: 撒占友13792899068
0857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撒占友13792899068
0854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张庆海 15511336259